人物访谈
山大校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鹏:扶贫,将我和时代融为一体
发布日期:2021-05-10 15:14 信息来源: 点击次数:65

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彼时,聆听着总书记的讲话,山大控制学院1999级校友、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时鹏坐在台下心潮澎湃,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作为战贫前线的普通一员,从村庄到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这庄严宣告,现场感受这荣光一刻,他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同样激动的,还有千里之外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仓关峪村的村民,他们纷纷聚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在屏幕中寻找他们的第一书记——时鹏的身影。那一刻,他们忽然深切地感受到了,在这场全国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也是真正的亲历者与受益者。而时鹏和无数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是架起他们和这项伟大事业的桥梁。

时鹏,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99级校友、国家知识产权局扶贫干部、二户田村驻村第一书记、仓关峪村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为了老乡脸上的笑容

当那些有着深入骨髓之痛的贫穷现状、那些被贫困禁锢的人们简单却又生动的思想,依次在水墨般的白雾青山背景之下一一展现时,内心会不自觉涌动着或可被称之为情怀的感情。

——时鹏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湖南省深度贫困县和张家界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8年,当时鹏挂职驻村第一书记的桑植县二户田村脱贫出列后,他继续转战脱贫攻坚工作,来到桑植县仓关峪村挂职第一书记,尽管对当地的贫困情况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贫困户身上破破烂烂的衣服、简陋的房屋、饮水的困难、过年才舍得吃猪肉的现状,还是给时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里的贫困程度,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一时之间,他的内心如同眼前横亘的大山,“厚重,彷徨”。

一个男孩,考入高中重点班,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被家人带离学校;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里“顶梁柱”因病去世,陷入更艰难的生活境地……随着调研、走访的深入,更具体、令人心酸的贫困现状摆在时鹏的面前。

看着这片浸含着几万革命儿女鲜血的红色热土依旧贫困,时鹏说:“你的心,会碎掉并融于这里。”如果来之前是把扶贫当做一份工作,来之后,与当地村民一起为贫困而战,成为了时鹏念兹在兹的情怀与沉甸甸的责任。



慢慢的,在突破了语言关与“交心”关之后,时鹏渐渐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们觉得,这位北京来的干部,是和他们站在一边儿的,掏心窝子的话愿意跟他说了,这位第一书记说的话,他们也愿意听了。

通过摸排调研,结合桑植县和知识产权局的帮扶政策,时鹏与村支两委经过商议,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突破方向,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资金和产业大户,发展村集体经济,陆续种植了200亩蜜柚、200亩莓茶和150亩白茶。莓茶是当地的特色茶,当年就可以采摘,获得收益;蜜柚,之前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一两棵,这200亩蜜柚,是村里特意从福建引进的新品种,买的三四年的苗,大约两三年就可以挂果有收益;村里还规划了200头生猪养殖计划,养猪是村里的传统,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杀年猪,200头生猪产生的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正好可以为蜜柚提供肥料,形成循环经济。

作为知识产权人,时鹏还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业优势,协助桑植县成功申报了“桑植白茶”国家地理标志,协助筹建桑植县粽叶协会,培育并申报桑植粽叶地理标志。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萝卜”“桑植油茶”等也已经成为或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大大提高了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含金量。供应量占全国90%的桑植粽叶,在村民眼中原本并不起眼,自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后,能够达到3块钱一斤,目前,仓关峪村已经种植了非野生粽叶1000多亩。



在扶贫工作开展中,时鹏特别在意贫困老乡的笑容。他说,有时候村民难以用语言表达心中的喜悦,就以微笑代替,无论是教育问题、住房问题解决了,还是家里的医药费解决了,他们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这种特别朴实的表达,却带给时鹏特别强烈的冲击,他说:“我把老乡们的笑容作为对我工作的褒奖和肯定。”为了这份笑容,他和他的战友们翻山越岭,调研环境,确定项目;为了这份笑容,他们开会到深夜,跑遍相关部门,协调资金;为了这份笑容,部门同事来,他“雁过拔毛”,请同事们为当地学校捐赠物资和经费……

2020年,在村集体分红大会上,村主任“豪横”地说:“今年,我们集体经济收入28万,拿出20万给咱们分红。”时鹏看到村里的李大娘手里攥着钱,脸上的皱纹都在笑。被高兴的情绪感染,他的胃口大开,中午,村里煮了面,他吃了满满一大盆。

家人的支持是扶贫工作的最大动力

周末,我带家人到村里逛,指着产业基地对妻子说,看,这些是你“指导”后的成果,妻子笑得合不拢嘴。

——时鹏

仓关峪村底子薄、基础差、扶贫难度大。2018年底,时鹏两年的挂职时间到了,然而,村里的扶贫工作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没脱贫就离开,时鹏觉得对不起乡亲们,于是,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延长一年。2020年初,时鹏又一次主动接受上级要求,继续奋战在驻村一线。

为了让时鹏在扶贫一线全心投入工作,他的家人们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时鹏的妻子是中科院生物学博士,从事基因检测工作,为了支持丈夫的扶贫工作,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全家老小一起搬到了桑植县。将家人安排妥当后,时鹏直接住到了村里,周末才回县城与家人团聚。



家人为了支持他来到这里,物质方面跟北京没法比,但时鹏觉得,精神上绝对不能怠慢了他们。他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收获一一与家人分享,以此让家人获得扶贫工作的参与感。入户走访语言不通,不能直接与村民对话,时鹏为此着急不已,妻子一边安慰他一边让刚进入当地幼儿园的儿子和父亲比赛学当地方言,看谁学得快,不到两个月,再入户时,时鹏的精力就不用消耗在“听”上了。仓关峪村深处山区,村大、片多、人散,时鹏一直苦寻破解入口。在农村生活多年的岳母跟他说,农民讲究一个情字,你掏心掏肺对他们,他们就会打心眼里服你。时鹏接受了岳母的建议,全心全意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调节邻里纠纷,帮村民找工作,党员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支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显著增强。在这种互动与分享中,不但时鹏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进展,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融洽。

支持丈夫扶贫期间,时鹏的妻子边做兼职边写书,完成了一部12.5万字的科普著作;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征得村集体的同意后,时鹏的儿子完成了自己在村里升五星红旗的愿望,跟随父亲参与扶贫的生活,成为他最大的精神财富。在这段共同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日子里,时鹏和家人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付出良多,也收获满满。


波澜壮阔 无怨无悔

我驱车在这片国知局帮扶26年的土地上,周围连绵的大山,变得峻秀,山尖云雾缭绕,澧水碧绿无暇。变电站和信号塔耸立山顶,刺破贫困的边际。

——时鹏

参加扶贫工作前,时鹏是一个妥妥的文艺青年,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诗、写短篇小说,文字生动有灵性,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感。扶贫之后,他的朋友圈内容慢慢变成了直白的工作描述:“晚上洗漱完,刚要进屋,发现门口有一尾巴,差点吓尿……这蛇是金环蛇”“回村部已经很晚了,漫天繁星,手机拍到了若隐若现的银河”“国知局出资的仓关峪村道路拓宽、硬化项目正式开工,村民自发燃炮庆祝”“我局出资上百万搞的莓茶基地近日启动了”……这些内容像是一个时间轴,记录着扶贫工作中的点滴印记。



村子在一天天地变化,不知不觉中,时鹏也由原来的文艺青年,变成了村民眼中务实能干的带头人。就连穿戴都没原来那么讲究了,一件黑色的大棉袄一穿就是一个冬天。村干部有时候看不过去,说“时书记我给你钱,买件好衣服吧”,时鹏哭笑不得,“不是钱的问题,这里冬天湿冷,我这棉袄穿着暖和、舒服”。

谈到四年的扶贫工作,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都被他轻轻揭过,他总结了八个字:波澜壮阔、无怨无悔。

脱贫攻坚的这几年,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做了许许多多的事,被很多朴实的情感和感动击中过内心,对个人与时代,渺小与宏大,以及“意义”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村里的吴伯一生命运坎坷,孩子和妻子相继生病让身有残疾的他多年独木难支,感恩于国家对他及家人的多项帮扶,他将自己种植了多年的三千棵树捐给了国家,他说“我们全家人都是党给养起来了,我心里有愧……捐给国家,多少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扶贫中的这些经历,让他真真正正地觉得“感谢党、感谢国家”这句话无比的真实。像吴伯这样的平凡人身上,折射的,正是党和国家的光辉,而这种光辉,会照耀在整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

当自己挥洒过汗水的地方被宣布脱贫摘帽,他的胸膛轰隆作响;当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发生在眼前,他的内心感到震撼:原来渺小的个体,携时代的力量,会带来如此日月新天的硕果;当发现整个国家,以及很多很多人,都在为同一个具有划破历史意义却又极为清晰具体的大事业而努力,会深刻领悟到价值和意义的内涵。

时鹏说:“扶贫,让我这个小小的个体,融入了整个时代,并跟随时代的浪潮,经历了如此撼动人心的变迁。这,必将是我人生中最闪耀的经历。”


希望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对母校,可能说不出特别华丽的祝福,就是希望母校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能给母校争得一点点光彩。

——时鹏

离校多年,尽管在校的很多经历和记忆都不再清晰,但想起母校时心里涌起的那种温暖,总让时鹏有种类似“乡愁”的情感:越是回不去,越是思念。

上大学时,时鹏比同班同学都小,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很照顾,也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多指引,这也是让他想起母校会觉得心里很暖的原因之一。步入社会以后,他一直谨记学校“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让他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忘认真学习,努力做出成绩,因为自己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了山东大学,“别人一听你是山大的,会觉得山大的学生就应该很优秀”。时鹏一直在关心、关注着学校的发展情况,看到有高校发展相关的新闻动态,就会去里面仔细寻找山东大学的身影,也会和同学们聊聊学院以及老师们的现状。控制学院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这让一直关心母院发展的他感到非常骄傲。

山大100周年校庆时,时鹏还是一名在校生,转眼间,已经到了120周年校庆的时候。120年风雨兼程,为国育贤,他希望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山大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努力作出成绩,为母校争得更多的荣誉,增添更多华彩。

得知时鹏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喜讯,控制学院专门联系他,祝贺他在扶贫攻坚岗位上取得的卓越成绩。时鹏一再表示,自己的成绩得益于在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中形成的奋发有为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希望学院学弟学妹们积极淬炼本领,追逐青春理想,努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舞台上书写人生华章,为母校增光添彩。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张丹丹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相关内容